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期望应有适当的水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
还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赋予孩子一些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角色,让孩子提前演练,比如,让孩子去买些东西回来,或者在家庭活动中,分配给孩子接待客人的任务,你可以让孩子提前练习一下这些活动所需要的恰当的话语或行动。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的弱点,提前和孩子一起构思脚本,让孩子提前进行练习。
高考结束,高三学子都有种甩下包袱的感觉。但在心理专家看来,每个考生都面临“考后心理危机”的集中释放过程,如果应对方式不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
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家长、幼儿园老师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缺少安全感。
不少父母发现乖巧的宝宝开始变得不听话了,经常顶嘴、发脾气,任性的行为更是超出了爸妈的忍耐范围!怎么回事?听话的宝宝开始变“坏”了吗?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很复杂,有先天遗传性,也有后天影响。比如幼年时经常窝在家里社交很少,对外面的世界就会感到恐惧害怕,缺乏人际处理能力。
在家活蹦乱跳,与家人交往言语一切正常,出门换个环境就一言不发,对谁都不理不睬。您的孩子,有没有存在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