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不太会跟小孩聊天。“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在学校有没有乖?”这两个问题小朋友的答案大概都是:“没什么啊!就跟平常一样啊!”“有乖啊!”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宽容并非是对错误的认同,而是意味着对人的理解,信任与期望,其效应是唤起受教育者的自觉,调动起他本身的力量去战胜错误。
仪式感是赋予某个时间和时刻特殊意义的东西,说白了,仪式感就是对生活的重视,是通过一些非必要的动作和形式来表达重要性的行为。
这三句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二等公民,甚至还一度伤了他和毛毛的感情,这三句话的教育方法非但不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做很多“坏事”,为了让孩子懂事听话,妈妈们开始使用自己的办法,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
换句话对孩子说吧!“慢慢来,我等你。”这句话说起来不难,也请家长实际试著这么做。放慢你的思绪与脚步,给孩子多一点学习与玩乐的时间,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与实践“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及无限的快乐。
一个流浪汉来到我家门前,他想向母亲要点吃的。这个流浪汉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作为爸爸妈妈,有必要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抚养理念与态度。即便对一些空洞威胁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但也需要将此转变为积极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亲子相处中的一些挫折,同时可以转换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