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家里是一头狮子,那么,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只绵羊;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一生,很难改变;自由、开放、愉悦、轻松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好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前几天,我突然想起一部很著名的电影,想必很多人也都看过,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国王的演讲》。我想,成长于王室的艾伯特,到底是如何成为一个严重的口吃患者呢?要知道,很多人口吃,源于小时候心理受到了打击。并且,同样作为生来高贵又备受瞩目的王子,他的哥哥大卫为什么自信从容,和艾伯特性格如此不同呢? 经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答案逐步揭晓了,但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乔治五世国王有六个孩子,大卫是长子,艾伯特是次子。他们的家教十分严格,艾伯特是7岁时开始口吃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父亲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诱发了艾伯特口吃。 为什么这么说呢?乔治五世一贯严厉强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刚开始,艾伯特由于紧张,偶尔有说话不顺畅,父亲就会冲着他大叫:说啊!说啊!艾伯特是左撇子,但被逼着使用右手写字;艾伯特有O型腿,就被强迫绑上腿型矫正器;艾伯特吃饭太紧张,甚至导致幼年就患上了胃病…… 这些,都使艾伯特没有了自信,从而口吃更加严重,到了无法正常交谈的程度。 当艾伯特的哥哥大卫作为王位第一继承人,以自信聪明漂亮倍受赞誉的时候,艾伯特则躲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度过了忧伤而充满挫败感的童年。 后,正如电影中所讲述的,将艾伯特“治疗”好的,并不是高明的医生(之前,有8个名医均以失败而告终),而是一位没有行医资格的戏剧导演罗格。罗格使用的方式,做的最大努力,是从心理上找到了艾伯特的病根,就是减少艾伯特的“挫败感”,从来不给他压力,帮他恢复自信。 好了,那我们就来谈谈家庭氛围和孩子性格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性格很重要,从孩子成长来看,性格决定行为,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童年时期,如何培养性格,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一生,在事业和生活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孩子天生在性格上有差异,后期更是千差万别;同一个成长环境,也会培养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性格;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