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无论什么都要家长盯着

全部5个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潘佳佳长江路二小老师

擅长:

向TA开始提问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不要一听事情,上来就是一顿臭骂。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 了解事情经过之后,不要急着教育孩子。 孩子心里受到的冲击是主观的感受,没有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 "你想要怎么样?" 了解孩子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或许他已经反思到自己错了,只是没办法自己主动说出口。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办法。这个时候,无论孩子的想法有多么荒唐,你都不要轻易否决,适当给予一些意见。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点子,为孩子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去向解决的方法。这样,孩子今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想着要向你求助。

V家长

擅长:

向TA开始提问
一,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 首先父母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在公共场合下,被另一个人训斥,是有多么的没面子,相信周围一圈人都会看热闹吧!那么,孩子也是一样,也不愿意公共场合这么丢面子。或许你会说小孩子哪来的面子,这就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了,面子也就是尊严,孩子虽小,也会有自己的尊严,也会有自尊心,就像在亲戚朋友面前公你让孩子跳舞,孩子也会不好意思,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当孩子犯错时,不要这么冲动,要给孩子点尊严,公共场合不要训斥,稍微提醒一下孩子就好!等私下的时候,在告诉孩子之前哪里做错了,引导他去反省并且改正! 二,打孩子 这个是如今社会教育孩子一直提的问题,那就是不要打孩子,但是现在很少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父母打过,这或许真的值得父母反思一下,你小时候你父母打你,你服气吗?对待孩子,要像朋友一样,朋友犯错了,你会打吗?无非你就是觉得孩子不敢还手对吗?这也是父母的一种素质体现!

张莉莉国家认证家庭教育高...

擅长:0-18岁孩子发展规...

向TA开始提问
说到对孩子心里的伤害,让我想起了在一次课程上学习时一个同学跟我说的小时候的事情。给我们上课的杨老师是一位有过很多个案经验的老师,那堂课上他让我们去疗癒跟母亲的关系。我很感恩我母亲,她对我们很宽容,我印象中她没有打骂过我们,以至于我今天对我的孩子也是那么的宽容。而我旁边的那位同学说她非常憎恨自己的母亲!当我听到她说憎恨自己母亲时,我内心非常的震惊!天底下怎么还会有憎恨自己的母亲的人呢?她说她的母亲对她们非常严格,非常凶,小时候只要做错事情,母亲就很恶狠狠的批评和打骂。有一次她不小心把碗摔倒在地板,母亲走过来,啪的一声就给了她一巴掌,打到脸上,却痛在心里,她到现在都难以忘记。现在她也为人母了,她觉得她跟她的两个小孩之前也有很多矛盾,她对自己的小孩也很严格,似乎是传承了母亲的那份严厉!所以她想要学习,想要找原因,不想自己像自己母亲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盛洁合肥易道教育文化有...

擅长:

向TA开始提问
“犯错误,没关系”——启示:放下情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犯错之后,会听到你父母对你说“没关系”这三个字。 我曾经因为女儿幼小时玩得脏兮兮而打过她一次,也因此对她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虽然几年后做了一些弥补未留下阴影,但是想想如果当时能对她说:“哦,衣服弄脏了没关系,洗洗后你依然会干净漂亮。”那该多好! 此刻我突然发觉简单的“没关系”三个字,却具有无穷的魅力。当孩子犯错处于“啊,糟糕”的愧疚状态时,家长需要放下自己的情绪,说上 “没关系”三个字,这就宛如冬日里的一杯热牛奶,会令孩子瞬间舒爽,又如释重负,她会感觉原来自己犯的这个小小错误是可以被谅解的。 “害羞没关系,保持安静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启示:放下评判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往往他们并不以为然,可是家长却非常焦虑。 有时我会在一些商场的门口看到舞台上有促销的活动,他们会给上台参与者颁发小小的奖励,这时台下的父母总会跃跃欲试地催促自己的孩子上台表演,而当孩子胆怯时,获得的反馈是,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胆量都没有。可想而知,孩子又如何在这种否定声中来认同自己呢? 回想襁褓中的孩子,父母总会采取全然的接纳心态来看待自己懵懂可爱的宝宝,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特性时,父母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态度。其实,孩子在最初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中,大部分是通过父母的反馈形成的,如果家长能够放下诸多的标签式的评判,孩子会更真实地活出自己。

王世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副...

擅长:

向TA开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