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调查发现很多青少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而其中绝大一部份孩子自卑心理、以自我为中心、自闭现象偏多。选择正常学生和这些孩子进行了调查并作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父母倾向于处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过度保护和干涉的养育方式。
目前,近几年这些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三年内就增加了7%左右,这其中有一部分正是青少年,而他们的问题原因与家庭氛围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源自家庭的影响因素。父母离异:如一个小孩知道爸妈要离异的消息后,面部、头颈不停地抽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有所好转。很多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后都会产生异常的生理反应。父母期望过高: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孩子有时惟一的逃生之路是染上某种“身体障碍”,以让父母能够重新接受自己。如有个女生成为家里几代人中惟一的大学生后,因无法承载太多的期望,居然以不断地狂吃狂喝来缓解心理压力。父母态度粗暴:如一个中学生在街头不小心掉进了下水道。
受到惊吓后,他不仅没有得到安慰,反而又遭到了父亲一番呵斥,从此他的性格彻底改变,休学在家哪儿都不去,且看到什么都是黑的,闻到什么都是臭的。亲子关系有缺陷:一种是父亲专横或母亲溺爱,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对孩子过度保护,实际上剥夺了遭受适当挫折、学习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由于父母的教育态度或方式不一致,在矛盾中成长的孩子不知谁是谁非,心理发育易受影响;许多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置之不理,也会使之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每位家长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因此,专家呼吁——— 多对孩子进行精神养育,多跟孩子作平等交流,多跟孩子说你想做什么,而不是你应做什么,特别是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即使是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相比文化学习,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一时的成绩也不一定能为孩子带来终身的幸福,故切勿盲目以分数和升学的结果来衡量孩子,使他们产生自卑,并引发在与他人相处中得不到尊重与承认的心态,从而导致认知错乱而形成心理障碍。